【翻譯】【分析】為什麼馬修•布朗要跟威爾•格雷厄姆接觸
Jun. 18th, 2014 01:55 pm![[personal profile]](https://www.dreamwidth.org/img/silk/identity/user.png)
原文地址:http://kyrilu.tumblr.com/post/81734338296/headcanon-meta#note-container
作者:kyrilu
【分析】為什麼馬修·布朗要跟威爾·格雷厄姆接觸。
(或者說讓我閒扯一通,暢所欲言)
—
設想:他是個問題少年,清楚自己的內心有所缺失。他不在乎別人的生命,算是一個厲害的操縱者和撒謊者——他懂得如何偽裝正常,低調行事。
但是他讀書看報看新聞。對“同類”的人們著迷。渴望變得比那些人更“偉大”。(記得嗎?他好奇能否通過謀殺漢尼拔奪取對方的謀殺成就。好奇等他犯下自己的罪行,將以什麼外號著稱。)
在他人生中的某個時期,到底進了精神病院:也許是未成年人犯罪,使得他被迫接受診斷,可能是失敗的謀殺,也可能成功了,但是他最終被釋放。然後又進去,不過這回是在鐵窗的另一側,變成護理員。
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兒尋到答案:另一名病人,與他同樣的人。一個跟他志趣相投,對連環殺手及其藝術著迷的人。他把這種鬼事情整個給美化和浪漫化了。他很擅長使用刀和槍,而且身體強壯。
他也許會上犯罪閒話網。存在一個模仿殺手,一個能夠理解此類事情的人——那人仿造了其他兇手的犯罪現場,並能看出其中的美妙。為了表現你對藝術的讚賞,還有比模仿犯罪作為致敬更好的途徑嗎?
威爾被送進巴爾的摩精神病醫院,可是天大的好機會。馬修讀過、反復揣摩過威爾的檔案,為之沉迷。這是一個能潛入其他連環殺手頭腦中的人。這是一個以展露的方式隱藏的人,正如他自身。這是一個可以製造聯結的人。
他想要了解威爾。
因此,他為他殺死法警,這是他的致敬。
因此,讀過犯罪閒話網的訪談後,他向威爾表明了身份。
因此,他同意去殺漢尼拔。
漢尼拔說那些謀殺不是威爾所犯,這對他並無影響。因為威爾的聯結才是關鍵——他了解殺手們的途徑,他了解馬修的途徑。
馬修自告奮勇充當威爾的獵犬、信使,給漢尼拔的脖子套上繩索。他是馬修。撰寫聖經福音書,在其中強調猶大最終命運的使徒馬修*,可惜漢尼拔不完全是猶大,他是路西法。別指望殺死那個魔頭。
他功敗垂成。儘管身上中槍,他仍不忘承諾,忠誠不改,於是他踢開了木桶。
馬修是個癡迷於連環殺手的人,本身也是天生的殺手。他將威爾視作這種癡迷的巔峰——起初他以為威爾是模仿殺手,能夠鑒賞“精湛藝術”之人,最後則是因為他的共情(原文emphasize,應為empathize之誤)能力。
譯註:即馬太福音(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)的作者馬太,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。“他成為耶穌的門徒之前,是深受猶太人所憎惡的羅馬帝國稅吏。耶穌呼召馬太后,便立即跟從他。”改當門徒,仇恨背叛者猶大,TV劇情與此隱隱呼應。
Matthew Brown這名字還有另一來源,萊克特進監獄後,有個護理員叫巴尼,戲份很多,巴尼的全名是Barney Matthews——Matthews→Matthew,B.M.→M.B.
作者:kyrilu
【分析】為什麼馬修·布朗要跟威爾·格雷厄姆接觸。
(或者說讓我閒扯一通,暢所欲言)
—
設想:他是個問題少年,清楚自己的內心有所缺失。他不在乎別人的生命,算是一個厲害的操縱者和撒謊者——他懂得如何偽裝正常,低調行事。
但是他讀書看報看新聞。對“同類”的人們著迷。渴望變得比那些人更“偉大”。(記得嗎?他好奇能否通過謀殺漢尼拔奪取對方的謀殺成就。好奇等他犯下自己的罪行,將以什麼外號著稱。)
在他人生中的某個時期,到底進了精神病院:也許是未成年人犯罪,使得他被迫接受診斷,可能是失敗的謀殺,也可能成功了,但是他最終被釋放。然後又進去,不過這回是在鐵窗的另一側,變成護理員。
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兒尋到答案:另一名病人,與他同樣的人。一個跟他志趣相投,對連環殺手及其藝術著迷的人。他把這種鬼事情整個給美化和浪漫化了。他很擅長使用刀和槍,而且身體強壯。
他也許會上犯罪閒話網。存在一個模仿殺手,一個能夠理解此類事情的人——那人仿造了其他兇手的犯罪現場,並能看出其中的美妙。為了表現你對藝術的讚賞,還有比模仿犯罪作為致敬更好的途徑嗎?
威爾被送進巴爾的摩精神病醫院,可是天大的好機會。馬修讀過、反復揣摩過威爾的檔案,為之沉迷。這是一個能潛入其他連環殺手頭腦中的人。這是一個以展露的方式隱藏的人,正如他自身。這是一個可以製造聯結的人。
他想要了解威爾。
因此,他為他殺死法警,這是他的致敬。
因此,讀過犯罪閒話網的訪談後,他向威爾表明了身份。
因此,他同意去殺漢尼拔。
漢尼拔說那些謀殺不是威爾所犯,這對他並無影響。因為威爾的聯結才是關鍵——他了解殺手們的途徑,他了解馬修的途徑。
馬修自告奮勇充當威爾的獵犬、信使,給漢尼拔的脖子套上繩索。他是馬修。撰寫聖經福音書,在其中強調猶大最終命運的使徒馬修*,可惜漢尼拔不完全是猶大,他是路西法。別指望殺死那個魔頭。
他功敗垂成。儘管身上中槍,他仍不忘承諾,忠誠不改,於是他踢開了木桶。
馬修是個癡迷於連環殺手的人,本身也是天生的殺手。他將威爾視作這種癡迷的巔峰——起初他以為威爾是模仿殺手,能夠鑒賞“精湛藝術”之人,最後則是因為他的共情(原文emphasize,應為empathize之誤)能力。
譯註:即馬太福音(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)的作者馬太,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。“他成為耶穌的門徒之前,是深受猶太人所憎惡的羅馬帝國稅吏。耶穌呼召馬太后,便立即跟從他。”改當門徒,仇恨背叛者猶大,TV劇情與此隱隱呼應。
Matthew Brown這名字還有另一來源,萊克特進監獄後,有個護理員叫巴尼,戲份很多,巴尼的全名是Barney Matthews——Matthews→Matthew,B.M.→M.B.